新闻中心

    从亚细胞到组织层面:借助Tissue Cytometry验证阿尔兹海默病动物模型脉络丛巨噬细胞极化的新通路

    阿尔茨海默病(AD)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,其特征为 β 淀粉样蛋白(Aβ)斑块沉积、 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神经炎症。脉络丛(ChP)作为血 - 脑脊液屏障,在应激免疫反应和脑内稳态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。然而,脉络丛在 AD 进展中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仍未被充分阐明。

    342342.png



    2025 年 5 月 31 日,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教授团队在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了题为:Early transcriptional and cellular abnormalities in choroid plexus of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’s disease的研究论文。描绘了 AD 小鼠模型中脉络丛的早期转录和细胞异常,为脑血管系统在 AD 病理生物学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。

    实验构建了单细胞分辨率下的脉络丛综合细胞图谱,并在雄性小鼠中鉴定出六种主要细胞类型和免疫亚群。与野生型(WT)小鼠相比,APP/PS1 小鼠中大多数失调基因存在于上皮细胞中,且这些基因大多属于参与线粒体呼吸体组装、纤毛组织和屏障完整性的下调模块。上皮屏障的破坏导致 APP/PS1 小鼠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(MIF)分泌下调,进而引发巨噬细胞活化并增强 Aβ 吞噬作用。与此同时,与 WT 对照组相比,APP/PS1 小鼠中巨噬细胞及其他脉络丛细胞分泌的配体(如 APOE)促进脂质进入室管膜细胞,导致脂质积累并激活脑实质中的小胶质细胞。




    实验部分
    01
    多通道荧光成像与定量分析

    通过 TissueFAXS Spectra 系统结合 StrataQuest 分析平台,实现了多重免疫荧光样本成像及定量分析。该技术识别了多种标记蛋白的空间分布,并对细胞类型、蛋白表达强度及细胞间相互作用进行精准定量。

    02
    验证单细胞测序结果的形态学基础

    研究中通过该技术验证了脉络丛(ChP)中不同细胞类型的标记蛋白表达(如上皮细胞标记 OTX2、内皮细胞标记 PECAM1 等),并量化了 AD 模型中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,为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佐证。

    111.jpg

    Figure 1F 多色免疫荧光验证细胞类型标记

    TissueGnostics 的成像系统结合多重免疫荧光染色,对 ChP 中的上皮细胞(OTX2)、内皮细胞(PECAM1)和周细胞(ACTA2)进行共定位染色。绿色荧光(OTX2)标记上皮细胞,红色荧光(ACTA2)标记周细胞,紫色荧光(CD31/PECAM1)标记内皮细胞,蓝色(DAPI)标记细胞核。

    通过 StrataQuest 平台自动识别不同细胞类型的空间分布,验证了单细胞测序中鉴定的 6 种主要细胞类型的存在及定位。确认了 ChP 细胞组成的分子标记可靠性,为后续 AD 模型中细胞比例变化(如上皮细胞减少)的研究奠定基础。

    222.jpg

    Figure 2 上皮细胞定量分析

    B-D通过 OTX2 荧光信号自动区分上皮细胞(红色框)与非上皮细胞(白色框),并量化侧脑室(LV)和第四脑室(4V)中 OTX2 阳性细胞的比例。

   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 APP/PS1 小鼠 ChP 中 OTX2 阳性上皮细胞数量显著减少,与单细胞测序中 “上皮细胞比例降低” 的结果一致。从形态学角度验证了 AD 模型中 ChP 上皮细胞的数量减少,为 “上皮细胞功能异常是 AD 早期病理关键” 的假设提供了证据。

    333.jpg

    Figure 3 ChP 上皮细胞结构损伤验证

    A-I 对纤毛标记(ARL13B、γ-tubulin)、线粒体复合物 UQCRB 及上皮极性蛋白 EZR 的荧光信号进行高分辨率成像,并分析信号强度与分布。

    纤毛结构:APP/PS1 小鼠 ChP 上皮细胞中 ARL13B(绿色)和 γ-tubulin(红色)标记的纤毛密度降低,侧脑室与第四脑室的定量结果均显示显著差异(P<0.05)。

    线粒体功能:UQCRB(绿色)表达减少,提示线粒体呼吸体组装受损。

    上皮极性:EZR(绿色)在 APP/PS1 小鼠中从顶端膜(CSF 侧)向基底膜分布异常,通过二维方差分析(ANOVA)量化其分布偏移,证明上皮屏障完整性破坏。

    结合单细胞测序中 “线粒体功能基因下调” 的发现,从形态学证实 AD 早期 ChP 上皮细胞的纤毛结构异常和极性丧失,解释了血 - 脑脊液屏障(BCSFB)通透性增加的机制。

    444.png

    Figure 4 免疫细胞活化与定位分析

    C,N-P 对免疫细胞标记(CORO1A、IBA1、CD68)进行荧光成像,量化 APP/PS1 小鼠 ChP 中 M1 型巨噬细胞(CD68hi IBA1+)的比例及分布。

    CORO1A(绿色)标记免疫细胞,IBA1(红色)标记单核细胞,显示 APP/PS1 小鼠中促炎型 M1 巨噬细胞数量增加。

    CD68(绿色)作为 M1 巨噬细胞的经典标记,其荧光强度在 APP/PS1 小鼠 ChP 中显著升高,侧脑室与第四脑室的定量结果支持 “M1 极化增强” 的结论。

    结合单细胞测序中 “免疫细胞转录谱激活” 的发现,从形态学验证了 AD 早期 ChP 中巨噬细胞向促炎表型(M1)的极化,为 “上皮细胞 MIF 下调驱动免疫失衡” 的机制提供了证据。

    555.png

    Figure 5 A-B F-H 巨噬细胞迁移与 APOE-LRP1 互作分析

    巨噬细胞(IBA1+)在 ChP 与脑脊液(CSF)界面的迁移,并量化 APOE(绿色)与其受体 LRP1(红色)在室管膜细胞中的共定位。

    IBA1 + 单核细胞在 APP/PS1 小鼠 ChP 中向 CSF 和室管膜细胞(白色虚线)迁移,提示免疫细胞跨屏障浸润。

    APOE 与 LRP1 在室管膜细胞中 co-staining,APP/PS1 小鼠中 APOE 表达升高而 LRP1 无显著变化,结合单细胞测序中 “APOE 分泌增加” 的结果,支持 “ChP 来源 APOE 通过 LRP1 介导脂质运输” 的假设。

    从空间分布角度验证了 ChP - 室管膜细胞的信号交互,为 “APOE 诱导脑实质脂质积累与小胶质细胞激活” 的病理链条提供了形态学证据。


    上一篇:无    下一篇:Implen的免维护技术,是如何实现的?

    微信公众号